2025/02/23

不要讓設定界線成為關係的句點

為了尊重自己的空間,才跟對方畫界線

畫界線的動作卻讓自己無法釋懷
在關係裡從此不自在
「不自在」的感受只是一個過程,不要讓它變成關係的句點。

有的人對身邊的各種情感都相當珍惜,就算不是很親近的關係,也力求在互動中能照顧好彼此的情緒,不希望是負面感受的發射機,不希望傷害從自己開始。

尤其是如果生命曾經經歷傷心難過的感覺,走過來之後,更不願意旁邊的人因自己而受傷,一方面是捨不得對方,一方面是不容許自己彷彿成為心目中的加害者。

可是在關係裡面的確有需要設定界線的時候。

例如剛認識的朋友,因為不清楚,而把自我需求一股腦地拋出來,讓你原先出於友善回應的容器一下子就滿溢。
太熟悉的家人朋友,對你有很多設定,總認為你應該:
「過去可以形影不離,彼此在乎,為什麼現在你… …。」
「以前我也是這樣,你都OK,為什麼現在你… …。」

什麼時候你需要畫線?
在互動中感到被步步靠近,喘不過氣來。
在互動中感到被索取太多,失去平衡感。
通常會引發生氣、煩躁、害怕的情緒。

如果不想要因為這些情緒而切斷關係,也不想要在不舒服的情境中隱忍壓抑,首先要探詢內心,其次是在互動中把握事情發生的立即機會做表達。

界線要一致、理性、清楚,就像圍繞在你身體周圍的一個呼拉圈。對方才會清楚他們是因為撞到了界線,而被反彈和疼痛,不是被隨便對待,情緒化地拒絕。

所以,設定界線的過程,要先跟自己的感受對話,清楚了解並決定自己的底線。當然這不是永遠或絕對的,會隨著每一段時間生活壓力和自己身心狀態的不同而變化。

🌼探詢內心
在對方… …(行為舉止)裡,我感到… …,那是因為我認為… …,其中我看到自己的需求是… …。
我需要對方意識到… …(例如你的哪些情感或是狀態)。
我需要對方的行爲至少要… …。
我需要對方在行動或態度中不能夠… …。

🌼設想對方
這個部分的想像探索,使我們在表達的過程裡有心理準備,能夠接應溝通中對方的反應。
他會這麼做是因為他需要… …,他選擇這樣表達是因為他覺得… …。

🌼站穩一點
表達界線需要很多勇氣,你不需要等待所有在關係中的情緒都消退,因為那些不舒服的情緒經常可以成為鼓起勇氣的燃料。
當你懷疑自己,或者被對方挑戰的時候,記得回到你心裡最初的價值觀,做這個表達的初衷,這也是要先做探詢內心功課的原因。
無需說服對方。你要做的是清楚傳達:對於這件事,你周圍的呼拉圈長什麼樣子,好讓對方能夠看見,知道如何依循。如果開始接受他的提問,企圖說服他,展開辯駁,反而模糊焦點,讓對方以為這只是一個討論,有開放的結論。

🌼消化沈澱
設定界線是為了讓互動有更加舒適自在的軌道,很像是要重新鋪設道路橋樑,難免會先經歷破壞的感受,讓人覺得不舒服。明白這一點之後,就不要被這個必經的歷程卡住,因為要走到這一步,就表示原本的模式已經無法繼續,與其等到道路年久失修坍方毁壞,有人無辜受害,不如提早畫出建設圖,做出改善計劃。

在重要的關係裡,彼此沉澱過後,如果可以再談一談當時溝通的感覺,能因相互理解而有更好的情感交流。
只是,建議最好在雙方已能互相尊重界線的狀態裡,再回頭處理感覺,才不會把這個處理感覺的對話,又和界線的討論混為一談。

設定界線的時候,我們總會先想到:「我覺得他不會聽」、「我說過了,但是他… …」而讓自己打退堂鼓。
想放棄的時候,記得問自己:我內在那個「受不了」的部分,它OK嗎?我真的什麼都不能為他做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