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孩子的脆弱使他們無意識走向比父母更大的位子

深夜裡,爸爸常傳訊息。

因為失眠,會聊聊煩惱,或者隨意閒談。她明明也困倦了,仍然陪著,直到爸爸說:「我累了,我再去睡睡看。」


媽媽剛做完癌症治療一段時間,體重沒有回來,反而輕簡了。媽媽說:「沒什麼胃口,其實有點憂鬱。」她聽了心裡一緊,腦中冒出許多念頭:要不要改變工作地點?如果自己在,媽媽的心情會好,就會吃得比較多…。此後,每當自己享受美味食物,與朋友聚會,看著漂亮風景時,總有揮之不去的罪惡感。

「我的父母正受苦,我可以享受這些嗎?」


弟弟在國外,長年找不到理想工作,怕父母擔心,也只敢把心事告訴她。於是,不論是爸爸的焦慮、媽媽的憂鬱,還是弟弟的無力,最後都集中到她身上。她成了全家人的容器。


不是誰強迫了她,她真心希望家人都好。只是越來越不敢想像,如果自己撐不住,接下來該怎麼辦?


在系統排列的視角裡,這是一種「位置錯置」。她不再只是孩子,而好像站在「祖母的位置」上,心裡總想著:「我照看你們每一個人,你們都好好的,我多承受一點沒關係。」


#孩子如何走向比父母更大的位置呢?


當父母在情感上有匱乏,或角色上缺位,容易引發孩子的危機感。因為孩子想要維持家庭的完整,內心自然會有恐懼,引發需要「長大」的迫切感。


那個害怕失去家人的孩子,便逐漸創造出一個「強壯的自己」,對著恐懼說:「別怕,我會照顧大家,你不會失去。」


於是,強壯的部分長出許多手,一手牽著爸爸、一手拉著媽媽、還拖著弟弟……。表面上似乎一切被安頓了,其實多年下來,內在小孩還是害怕,它現在的恐慌是:「我怕自己碎掉。」


「#錯位的愛」是暫時的保護機制,卻無法為家庭或內在系統帶來真正的 #平衡。


#共感父母的痛苦,我們很容易走出相似的人生。但在更大的心靈層面,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用他們給予的生命力量,超越自己,過得更好。


在系統排列場域裡,我們有機會看見父母情感所嚮,以及心理的傷。而在看見與梳理之後,這樣的孩子需要回到內心,對父母說: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感謝你們給我的生命。我將榮耀這份來自你們的力量,帶著你們的祝福,好好活出屬於我的人生。」


也需要對自己說:

「我願意把那個一直在承擔的內在小孩帶回來,照顧與安放。

親愛的孩子,我們的愛不再需要透過恐懼以及把家人背在身上來表達,我們可以活出自己,用愉快與創造力去愛他們。」


#愛,無需共感痛苦與束縛。


她仍能在父母與弟弟身旁陪伴,同時用界線守護自己,信任他們的力量,讓他們保有自己的生命旅程。

同時,允許自己放鬆,允許自己快樂,因為這就是 #父母最深的祝福。


🌳2025年11月

系統排列療癒工作坊

帶領者:林之珮心理師

日期:11月29號

地點:方煦心理諮商所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bmNo7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