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會四面八方送來關鍵字。
林之珮 內在關係療癒
2025/09/24
宇宙送來的關鍵字—耐心
2025/09/11
不斷開展的靈性體悟裡,向內清理、向下扎根
完成與 #世展 社工合作的系統排列工作坊
一整天五個個案,做好做滿
感受到整個場域慢慢融冰、交流、相互支持學習,真的很感謝大家的參與!
原本有夥伴說:最怕心理師帶的工作坊,感覺會自我揭露,很有壓力、不安全。
在這個排列場上,很多故事你可以保留在心裡,只要你的心念改變,代表的移動都會立刻回應。
連最擔心的社工,都爭取來當主角了😆
這次的代表 #妤霖 #一萱 #怡梅 #俊傑
都在 #澄心聚焦 裡浸泡過一段時間,有三位上過高階班,一位是認證的訓練導師
我信任他們帶給場域的支持,因為長期以來正念練習以及自我清理,他們能敏銳跟隨能量,放下小我,並且在每一場排列中同時照見自己,不懼不迎。
助人的路上,在練習連結與共感之後,要練習退後觀照,回到內我的中心,不掉入反應模式,捲入漩渦。
#澄心 在我的學習歷程裡,帶給我蹲馬步的鍛鍊。
現在,大家都知道身心會累積過去經驗留下的 #印記,大家也願意找回 #情緒的碎片,好好的清理,與之整合。然而,這是連續不斷的旅程,不是做完了哪些步驟就能被蓋章認證。
不過我們還是需要一些步驟,體驗過、見證過、親身熟悉。
懂得踩住基本 #療癒腳步,接下來你會看得懂很多靈性的療癒書籍中那些很有道理,但其實很難講清楚的經驗內涵。
💠說要連結內在小孩,什麼是連結?
💠要好好聆聽自己,聆聽內在是什麼過程?
💠要自我陪伴,怎樣做才算是陪伴呢?我怎麼知道內在有被我陪伴了?
#澄心 工作坊不會分析你的問題,也不會告訴你人生的難關要怎麼做才對,而是在培養底層對待內心的態度,如果你要走療癒之路,想打穩地基,我們可以一起經歷
🌳往內走
🌳不費力地培養專注
🌳豐厚內在資源
🌳自我回應,成為自己夠好的客體
⋯⋯⋯⋯
十月 方煦澄心基礎課程確定開班
還有少數名額,歡迎新舊夥伴加入列車
開課日期:10/5、10/19、11/9、11/23
✨早鳥優惠期限至9/20
當你在自我剖析的時候,帶著怎樣的頻率?
當你在 #自我剖析 的時候,這些剖析帶著怎樣的頻率?
有時會有這樣的經驗,在諮商的過程中來訪者接連提問。每一次我回應,都像用力把一顆球拋出去,但它在半空中漸漸鬆軟,輕飄飄的,彷彿沒有重量,落不到他手上。話語還在空中,就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力量。
我們常以為探索自己,是要多問問題、多分析,找出背後的原因。這沒有錯,但經常,那些分析和提問的本質,是一種打岔,轉移對當下感受的注意力,也許正錯過了入口。
昨天下午的督導團體,我們討論了一個類似的片段。一位母親,期待自己能是「夠好的媽媽」,但實際上她覺得孩子並沒有被照顧好,她也沒有好好的對待自己。這份感受像大石頭壓在胸口,讓她很難呼吸。
諮詢者提醒她關注胸口的緊繃,她接著探問:「為什麼我總有那麼多自我要求?是不是以前爸爸媽媽很少在家的經驗影響了我?」
很快翻閱過去經驗,諮詢者也跟上,理解這些經驗中的她承擔了什麼。
離開前,她感到胸口依然很悶,小聲說:「我還是好困惑,為什麼我會把給自己那麼多壓力,卻覺得什麼都做不好?」
這讓諮詢者也疑惑:「難道剛剛的討論都不算數嗎?我陪著她回顧那些遭遇,也把它們整理起來,那正是她想要的,為什麼她卻感覺沒有得到答案?」
🌳🌳🌳🌳🌳
探索自己時,心要在兩條路徑上同時踏行:一條是 #頭腦裡的故事脈絡,一條是在 #感受層面,和不同經驗中的自己相遇。
在談話中,如果能一邊說、一邊向內連接、一邊捕捉直覺的感受,往往能在身心各層面,真切地感知到自己正在解開。
#身體,穿梭著過去到此刻,各種體驗中的覺受與信念的頻率。
可是,注意力帶入身體,那是一條沒有標示和路徑,卻務實正確的方向。
因為沒有里程數和地點標示,頭腦覺得太無聊;因為太務實,有具體的脹痛糾緊,人會本能地逃離現場。於是許多時候「探索提問」是一種脫離,而不是前往任何地方。
我提醒團督的夥伴,人跟身體連結的時候,很需要先感覺到安全,不要急著把來訪者的注意力放到最苦最緊繃的地方,可以擴大範圍,帶她覺察脖子、肩膀、整個胸腔。當範圍變大,同時包含著訊號最強烈的點,就像一個鬆鬆的懷抱,可以讓感受與還在猶疑不定的意識,有充裕的時空相會。
真的好努力在療癒的我們,一定常體驗到:經常一部分的自己已經往前走了很遠,卻發現有許多夥伴還落在半路上。
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放慢腳步,回頭接引,一起往前。
孩子的脆弱使他們無意識走向比父母更大的位子
深夜裡,爸爸常傳訊息。
因為失眠,會聊聊煩惱,或者隨意閒談。她明明也困倦了,仍然陪著,直到爸爸說:「我累了,我再去睡睡看。」
媽媽剛做完癌症治療一段時間,體重沒有回來,反而輕簡了。媽媽說:「沒什麼胃口,其實有點憂鬱。」她聽了心裡一緊,腦中冒出許多念頭:要不要改變工作地點?如果自己在,媽媽的心情會好,就會吃得比較多…。此後,每當自己享受美味食物,與朋友聚會,看著漂亮風景時,總有揮之不去的罪惡感。
「我的父母正受苦,我可以享受這些嗎?」
弟弟在國外,長年找不到理想工作,怕父母擔心,也只敢把心事告訴她。於是,不論是爸爸的焦慮、媽媽的憂鬱,還是弟弟的無力,最後都集中到她身上。她成了全家人的容器。
不是誰強迫了她,她真心希望家人都好。只是越來越不敢想像,如果自己撐不住,接下來該怎麼辦?
在系統排列的視角裡,這是一種「位置錯置」。她不再只是孩子,而好像站在「祖母的位置」上,心裡總想著:「我照看你們每一個人,你們都好好的,我多承受一點沒關係。」
#孩子如何走向比父母更大的位置呢?
當父母在情感上有匱乏,或角色上缺位,容易引發孩子的危機感。因為孩子想要維持家庭的完整,內心自然會有恐懼,引發需要「長大」的迫切感。
那個害怕失去家人的孩子,便逐漸創造出一個「強壯的自己」,對著恐懼說:「別怕,我會照顧大家,你不會失去。」
於是,強壯的部分長出許多手,一手牽著爸爸、一手拉著媽媽、還拖著弟弟……。表面上似乎一切被安頓了,其實多年下來,內在小孩還是害怕,它現在的恐慌是:「我怕自己碎掉。」
「#錯位的愛」是暫時的保護機制,卻無法為家庭或內在系統帶來真正的 #平衡。
#共感父母的痛苦,我們很容易走出相似的人生。但在更大的心靈層面,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用他們給予的生命力量,超越自己,過得更好。
在系統排列場域裡,我們有機會看見父母情感所嚮,以及心理的傷。而在看見與梳理之後,這樣的孩子需要回到內心,對父母說: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感謝你們給我的生命。我將榮耀這份來自你們的力量,帶著你們的祝福,好好活出屬於我的人生。」
也需要對自己說:
「我願意把那個一直在承擔的內在小孩帶回來,照顧與安放。
親愛的孩子,我們的愛不再需要透過恐懼以及把家人背在身上來表達,我們可以活出自己,用愉快與創造力去愛他們。」
#愛,無需共感痛苦與束縛。
她仍能在父母與弟弟身旁陪伴,同時用界線守護自己,信任他們的力量,讓他們保有自己的生命旅程。
同時,允許自己放鬆,允許自己快樂,因為這就是 #父母最深的祝福。
🌳2025年11月
系統排列療癒工作坊
帶領者:林之珮心理師
日期:11月29號
地點:方煦心理諮商所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bmNo7E
系統排列的進行過程,對我來說,是能量的梳理工作]
過去有來訪者這麼問我:
「我想透過排列確認看看祖先的問題是否已經處理完了?」
「我想知道什麼時候會遇到我的另一半?」
「我想確定某段關係還有沒有希望?」
#一段關於工作的排列歷程
🔵在與前公司的關係線中,收回自己。
🔵未竟的哀傷,與父親的關係
🔵對焦人生方向,穩住當下能量
正向的中立
與夢想同行—排列分享
他即將舉家前往國外生活與工作,這是一段難以置信的旅程。年輕時曾渴望出國留學,卻錯失機會;投入穩定職場後,這樣的夢想看來已遙不可及。沒想到生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開了一扇窗:通過艱難的外派考試,獲得這個難得的轉機。
系統排列的療癒力
關於系統排列,之珮心理師想跟大家分享:
排列場中的能量流動
與內在不同部分調音
恐懼引發的執著,會局限我們運作情感能量的方式,回到中心,才能向更多可能敞開
三年公益系統排列在昨天畫下句點,心裡有很多感謝。
三年公益系統排列在昨天畫下句點,心裡有很多感謝。
小人偶排列V S內在關係整合卡
- 關係最舒服理想的狀態
- 在新的學校會遇見的朋友(簡稱緣份)
- 關卡(九年級在學校小圈圈裡遇到了一些事,變成心裡的疙瘩)
新北高中排列
在愛與支持中展開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