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關係中的情緒化問題
「我只要碰到他,情緒就很大,我想改善我在我們關係中情緒化的問題!」
什麼是情緒化?
情緒化指的是一個人容易因為微不足道的原因產生劇烈的情緒波動,喜怒哀樂轉換快速,並且可能在當下做出非理性的行為。
情緒化的困擾大致可分為幾個面向:
- 情緒容易被引動:屬於高敏感特質,這部分近年來備受關注,已有許多相關的自助書籍。
- 情緒表達方式可能造成傷害:這與情緒調節與衝動控制有關。
- 只在特定關係中顯得情緒化:需要探索這段關係的經驗累積與互動模式。
關於第三點:為何只在特定關係中情緒化?
近期在與朋友討論與督導工作中,我發現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例如:
「我在工作上理性、和善,朋友眼中我是個好相處的人。但不知為何,面對先生時,我變得容易失控。他說我情緒化,我自己也覺得是這樣。有一次吵架時,我甚至拿東西砸他,事後回想覺得很可怕……」
當「情緒化」已經成為某種關係模式時,它不能只被視為一個行為標籤,而是一個**「活生生的自我」**。這個部分的自己,承載了過去的經驗、對它的看法,以及內在的情感與需求。如果我們能學會如何與這個自己相處、照顧它,就能慢慢化解它帶來的困擾。
如何開始探索與調整?
1. 重新連結當時的自己
回想某次自己因情緒化的行動而嚇到自己的經驗,把這個故事重新理解一次。當時你可能表現得憤怒、激動、倔強,但內心的「害怕」或「驚嚇」可能被壓抑了。把這些感受帶回意識層面,才能真正釋放它。
為什麼要接觸「害怕與驚嚇」? 因為這份害怕,讓我們在情緒升起時過於警覺,甚至會試圖壓抑它。當我們試圖「掐住」情緒時,反而容易讓它爆發得更猛烈。
2. 學會照顧自己與修復關係
比起「如何讓自己不情緒化」,更重要的是「當情緒爆發後,如何照顧自己並修復關係」。
例如,在脾氣爆發後,兩個人若陷入冷戰,你如何破冰?或者,你是否願意接受對方的破冰?你有沒有把握機會為自己的行為表達歉意?你是否有勇氣回頭談論剛剛發生的事情?
當我們具備修復能力,就不會那麼害怕「犯錯」,反而更能專注於成長與改善。
3. 找到替代「情緒化」的方法
每一次的情緒化行為,其實都有它的目標與需求。如果沒有其他替代方式來滿足這個需求,單純想要壓抑或消除情緒化行為,往往是徒勞的。
例如,你會對伴侶大吼大叫,可能是因為你覺得對方總是忽略你的話,你的意見難以被好好聆聽。因此,你的「大吼大叫」其實是在試圖與對方「接觸」。
在一段關係中,能夠真正「接觸」對方很重要。如果沒有其他溝通方式,這種激烈的表達雖然不恰當,但至少讓交流在某個層面發生了。
要改變這種模式,可以透過個人探索或伴侶諮商,回到雙方的互動層面來調整。只單方面指責某一方「太情緒化」,只會讓關係陷入更深的僵局。
- 情緒化不是單純的壞習慣,而是內在某個部分的自己在尋求表達與連結。
- 試圖壓抑情緒,反而容易讓它爆發得更劇烈。
- 建立修復能力,能減少對「情緒化」的恐懼,讓能量回到成長與前進。
- 找到替代方式來滿足內在需求,才能真正改變長期的互動模式。
透過這些方法,我們能夠更平安的跟自己相處,也能在關係中找到更健康的互動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