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發現內在快被某個人搞瘋的時候,通常希望跟他劃開界線。在嚴重受創的遭遇之後,加害者自然就是我們無法忘卻,卻最不願意想起的人。
海寧格在工作中,一開始請受害者把加害者推出去,但這不是整體療癒動能的方向。
他在工作中發現受害者與加害者的命運交疊在一起,一開始,他請加害者出去,離開受害者的場域,彷彿在對個案的意識和潛意識宣告,讓那份牽連到此為止。
直到在瑞士的一場工作,改變了他的觀點。
課程中一位男性的案主,猶太人,並沒有任何家庭成員遇上納粹迫害,但是他的母親自殺,而這個男性案主的身上也觀察到深陷在想要自殺的危險中,他們的心靈深處跟猶太人的被害者的命運結合為一。
海寧格請七個人代表被傷害的猶太人,七個人來代表殺害猶太人的加害者,場中加害者籠罩在巨大的痛苦中。
隨著場域動能,被害者伸出他們的雙手擁抱了加害者,加害者開始不一樣,說:這只是我犯下的罪行之一,我必須為諸多的罪行負責。他們的心靈深處是合一的,#兩者在愛中連結,因為他們清楚的看到,他們的命運受到這份巨大的連結力量掌控。
順著整體療癒的方向,能夠創造生命自然前行。隔絕會讓我們暫時感到好過一點,是休息而非前進。
一個又一個的排列工作,海寧格發現 :在家族中的某個孩子某個成員的身上可以看到加害者的影子,他們代表了加害者,他們承擔了加害者的命運,我必須要把加害者放進這個家族,那麼他就有自己的位置,其他的成員不需要代表他。而同樣的被害者也要被接納在加害者的家族中,那麼其他成員也無需代表被害者,這是我在實務經驗中得知的。
關於後代的孩子,具有加害者的影子,我在實際工作裡面,看到的現象之一,例如:
一個被迫害的父親,如果他從未解開自己的狀態,他很可能投放給孩子的愛裡面,會包含:
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樣受害
更不希望孩子成為害別人的人
未解開的情緒張力,讓他敏感於孩子展現的類似「攻擊」、「自私」、「殘忍」… …
也敏感於孩子在他的人際關係裡,如何被對待,是不是吃虧被欺負?
也就是說,他很可能沒有辦法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歷練自己的人性,以及與人磨合,因為孩子身上顯露的蛛絲馬跡,會刺激他的創傷印記,使他感受到被憤怒或恐懼所侵犯,使他必須採取行動。
而這個孩子的感受會如何?
他的內在會痛苦,因為處處受限、無法伸手伸腳,逐漸累積憤怒,產生攻擊的傾向⋯⋯。
表意識裡,父親是害怕他變壞、害怕他受害,而潛意識中孩子會感覺到自己像個加害者一樣,讓父親受苦,在底層動力的現象裡面,的確父親會無意識地把孩子投射成加害者,而孩子也真的站在那個位置,體現了加害者的能量。
在個別療癒裡面,這個孩子可以透過自身生活經驗的整理,對自己的鼓勵,突破制約,提升對自己的了解,讓自己更完整。
在系統排列裡面,他如果看到父親的情結與他之間的關聯,把加害者放進心裡面空缺的位子,將會解開他與父親之間被害(受限的孩子)與加害(控制的父親)的關係。帶著祝福和尊重的心,回到自己在家庭裡的位子。
孩子不再感受到父親總是害怕自己存在或表現的樣子,將會獲得真正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假使孩子活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自在,父親也終將釋懷,感到圓滿,感受到:不論我遭遇了什麼,我已經把它變成一份禮物帶給我的孩子,因而我也能接受我所遭遇的,原諒我自己,也原諒這個故事裡的其他部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