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偶然之間聽了吳若權老師說書,認識「財富的吸引力法則」
當時引起我興趣的原因是因為它似乎談的不是財富,而是內在想法與感受的互動。
於是把這本書找來閱讀,發現它平易近人,而且適用於核對、省思我們與自身願望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
書裡面提到:「你生活在一個兼容並蓄的宇宙裡,也就是說,在這個納入型的宇宙中,沒有*排除*這件事。當你看到想要的東西,並且表達出你的願望(書裡面談所謂的表達,我的體會是在面對願望的時候所編織的思緒念想),等於說:那就是我想要的,快來吧。當你看到不想要的東西,大喊「不要」,防堵他,也等於說:快來吧,這個我不想要的東西。」
我們周圍的事物,有想要的,也有不想要的,你往哪個地方編織思緒,就在那個地方建立了網絡。
怎麼擺放注意力,是一種選擇,周圍有非常多選擇。在生活裡,注意不想要的東西,其實可以有很正面的意義,只要你關心自己的感受,透過讓你有負面感受的東西來釐清自己想要什麼,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
先承認你不想要,然後引導思維,把注意力轉移到想要的地方,接下來振動頻率就會改道,和你的願望聯絡上,你的人生體驗才前往所想要的事物之中,而你不想要的事物則會從體驗裡面淡出。
用心實踐轉換思慮的過程,能自然地轉移注意力,這就是選擇自己的體驗。
書中有一個例子,關於一個父親處理不斷尿床的兒子,我覺得很平易近人。
❤️❤️
一個年輕的父親對自己的小兒子每天晚上都尿床感到無計可施。一大早起來發現床單和衣服都濕透了,真的很令人討厭,而且他擔心情況持續下去,會讓他情緒崩潰,也會讓小兒子跟他的關係很緊繃,他尋求幫助:他已經長大了,不應該再尿床!
問:早上你進去他的房間時情況怎麼樣?
父親:只要一聞到味道,我就知道他又尿床了。
問:那你有什麼感覺?
父親:很無助、生氣、挫折。他尿床的問題持續了好久,我不知道該拿他怎麼辦。
問:你會跟你的兒子說什麼?
父親:我會叫他把尿濕的衣服脫掉,進到浴缸裡。我告訴他:他長大了,不該再尿床,我們早就討論過這個問題。
對這個父親來說,他的做法只會讓兒子繼續尿床,🌟因為這種情況控制了他的感受,他就無法用他的力量去影響這個情況。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如果他可以為他的感受工作,那麼他就有力量去改變這個情況。🌟
🌳進入兒子的房間,看到不希望發生的事情發生了。
🌳承認不想要的事情發生了,不對抗。
🌳問自己:想要什麼?
想要兒子不再尿床。
🌳問自己:為什麼想要那個東西?
我希望我的小寶貝起床時很開心,全身乾爽,以自己為榮,不覺得丟臉。
🌳強化新的思緒歷程,為自己帶來豁然開朗的感受。當心中發出的思維,帶來的感受,跟想要的願望達成一致,父親的狀態就有能力為兒子帶來正面的影響。
這個父親後來在踏入兒子房間時,用不同的狀態對兒子說:
「噢,這是成長的過程,大家都經歷這個階段,你就要長大了,現在把濕衣服脫掉,去洗洗澡。」
這位父親不久之後,就回饋兒子再也不尿床了。
❤️❤️
負面情緒發生,是因為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事物裡不想要的面向上,或者對焦在匱乏以及缺少的部分。我們不需要責備這樣的過程,要明白情緒是一個很棒的引導系統,讚美自己能夠覺察這個引導系統,然後選擇和願望連線。
透過思維創造的歷程裡,記得自己的影響力,把負面的情緒當作一個訊號,重新調整思維,放在自己感覺正面的地方,用心選擇協助自己的思維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