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芯儀心理師 合作的#內在關係整合卡 工作坊,剛好在教師節舉辦。
我跟大家說:也許我們內在都有一個隱藏的願望,就是真正成為自己的老師。我們參與成長的課程、療癒的課程,不就是這個心願嗎?想做自己的指南針,想跟內在的智者多一些接觸。
工作坊首先跟大家分享內在關係整合卡背後的思想信念,也用體驗的小活動來提升跟身體和想像力的連結,以及感受「魔法語句」的功力。
進行暖身時,有夥伴忍不住說:請問今天會有實際的示範以及操作嗎?
當然會呀!先不著急,前面的觀念如果沒有弄通,我們在操作的過程一定很容易被頭腦的質疑打斷。
畢竟頭腦裡面可是住著一位幫我們把關的好媽媽呀!如果她不能認同即將採用的這套方法背後的理念,她是不會輕易放行的,到時候你一邊操作,會一邊被打擾。
觀念通了,就放鬆了,放鬆就能投入。理解之後的體驗活動,夥伴分享時,許多人紛紛落淚。可見,在我們探索自己之前,很需要多聽、多理解、多準備。給心一點過程,讓他自然打開。
🌳🌳🌳
程序中,定義議題後,接著要找出排列的元素。有一位學員的議題是這樣的:他注意到自己會不斷對某一個發生過的情境和對話做反芻,一直重複回想。
他想要用整合卡來關心這個主題,不知道如何切入。
後來他擺放了一個「當下我」的位置,擺放另外一個代表「一直想、一直反芻的自己」。在這個歷程中,也有許多感受冒出來。當時我只表達了我的肯定,覺得他做得很棒,也讓自己有收穫。
在這裡,我想要補充:其實,那個「一直在想的自己」,你深入體會他,可能會發覺他有哪些主要的狀態。例如可能有擔心,或者是不甘心。
下一次我們工作這個主題,就可以把「擔心」跟「不甘心」分成兩個元素角色,讓他們分開來說話,這樣會一步一步地把一整團的感覺慢慢的攤開來。
內在關係整合卡是一套很踏實,很安全的程序,可以幫助我們貼近內在,整理自己,好好的把此刻面對的主題打開來。整理過後,再安全的包起來。
每個人會從這個工作坊得到的領悟都不一樣,芯儀心理師跟我說,有夥伴跟他分享,經過這些程序,他發現原來自己內在有那麼多層面還沒有好好照顧過,想找一些方法或者諮商來支持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