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跟志工媽媽們分享關於「孩子的行為被老師寫聯絡簿告知 」,回來之後到底我們要做什麼呢?
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告訴孩子,下次要注意⋯⋯小心⋯⋯,不要⋯⋯,以及按照他的需要給他有建議。
但是在提醒和教導之前,有一些情感的鋪墊很重要,讓後面的建議更有效。
就是要先安慰孩子
因為他白天在學校的錯誤行為,一定經歷一段被提醒的過程,累積了一連串情緒,得讓這些情緒被安放,被安頓。
怎麼樣安慰一個人呢?
🫢如果孩子很生氣,就告訴他,你不要那麼生氣
🤔如果孩子不想談,很焦慮,就告訴他,不要緊張,就只是…⋯
情緒所需要的 #安慰,其實是 #安頓,要給這個情緒一些 #肯定,#承認,甚至可以說給它一個 #位置,讓這個情緒在我們的空間裡是有位置可以坐下來的。
這樣孩子不需要在你的面前隱藏感受,才能夠在對話中放鬆下來,你講的話,他更有機會聽進去。
🌳🌳🌳🌳🌳
最近,一位媽媽分享安慰孩子的過程。
她使用過 #內在關係整合卡,知道給每一個情緒一個位置的觀念。
所以她跟孩子說:
我知道你一直離開位置。是因為很想幫同學開門關門,你看這是熱心的你在這裡(放一個小人偶)
還有一個是今天被老師罵被老師提醒的你(另外一個小人偶)
這是現在的我(第三個小人偶)
這個是現在的你(第四個小人偶)
接著他按照整合卡的程序在孩子的面前自導自演了一遍整合卡的大致架構。
孩子覺得媽媽看到了他善意跟好玩的出發點
也看到了他經歷的生氣煩躁挫折
還看到了他現在想趕快休息的著急和難為情
同時也知道媽媽帶著善意跟支持的心意坐在這裡。
媽媽還給孩子的每一個部分小小的祝福。最後,在孩子的面前跟自己說:我想告訴我自己,做(小明)的媽媽,不容易,但是我會繼續陪著小明去面對這些發生的事情。
媽媽笑著說:小孩愣住了,慢慢軟化下來,自己開始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