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體認此刻的真實才是活在當下

內在空間可否是一個安全,充滿支持的家?


這關乎你對待內心是否具有友善的品質。也就是向內的注意力,不是指責或推開心裡頭的任何一部分。

一位夥伴寫信過來

「因為放假前跟主管有一點口角,這幾天還是覺得很緊張,一直放不開,就算有去運動、去逛街,也沒有很開心。我到底該怎麼樣活在當下呢?」

只要談心靈,談修養,談靈性,都離不開「當下」這兩個字,是種全然投入享受眼前的境界。

我們對「當下」好像有些想像,「當下」應該是輕鬆愜意的,「活在當下」的照片,背景是天藍色的,一個人雙手張開仰望著天空,全然自在,與背景融為一體。這個畫面中,如果有不開心、緊張,就不在當下。換句話說,彷彿要做些什麼,讓自己解開牽掛,才到達當下,但要拋開、要努力的意識,帶入更多自責懊惱,結果離「當下」境界更遠。

我提醒他:「你還不確定星期一主管會找你說什麼,也許你也正在想接下來要怎麼跟他解釋,要怎麼處理眼前工作的任務,事情懸而未決,因此有焦慮緊繃的狀態,但是你不想要這個狀態,你更希望自己在假期中輕盈的充電,這個期望帶來生氣或厭惡,跟緊繃產生的拉鋸,這個拉鋸讓你努力的要放鬆,更自責自己為什麼學習了這麼久還是無法放鬆,如果討厭這個拉鋸的感覺,就等於層層疊疊把更多的箝制加諸心上。

不想繼續施加負擔給自己,先承認『我在奮力掙脫』、『我知道這很難』、『我想要放鬆』、『我知道現在的情況不可能很輕鬆』。透過承認,以及體會目前的狀態,你可以先鬆開『怎麼還沒有學好』、『為什麼我做不到』、『我都…怎麼還…』的自我批評枷鎖。」

返回當下,從給予所有此刻狀態友善的凝視開始。

一起體會一下那張活在當下的照片,一個人張開雙手,閉上眼睛,深深地吸氣,他張開全身的細胞,他允許藍天綠地所帶來的風、聲音、氣味… …。

你是否可以用接受風和陽光一般的誠意,感受在那裡的緊繃?是否願意用看著綠葉扶疏的微笑,看昨日遺留的軌跡?

友善地接觸內心所出現的,你與自己相處的氛圍會開始改變。

如果你想要的不是現在這個樣子,而是另外一種樣子,例如已經生氣,想要的是快樂,接下來就會「懊惱」為什麼快樂不起來。「懊惱」對「生氣」是不友善的,而你如果能敏銳地意識到「懊惱」,恐怕又更生氣了。這一連串下來,必定發展成一團「無能為力的壓力」,這團從情緒到身體層面的緊繃,它從「我不想要生氣」開始的。

拓展「友善」的品質,從認出自己正在對抗些什麼開始。

摘自《與內在的刻意練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