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孩子的方式,要說出一番道理很容易,但是要落實在家庭的情境中,牽涉到的面向很廣很細,只有自己才知道其中的角力。
她在問的是,如果這就是我的現實,我還沒有要碰夫妻關係,我還沒有辦法喜歡跟我女兒麼跟我女兒相處,可是我還是希望做點什麼,讓我們的關係不會越來越糟糕,讓我感覺我需要當媽媽的時候(例如看到孩子吃飯故意拖延不想吃又分明營養不良),有做到一點媽媽要做的是,那麼這一小步會是什麼?
長這麼大了還要人家餵。為什麼吃飯要配電視,就是這樣不專心才會吃的慢。吃飯這麼不認真,為什麼還要讓他其他時間吃零食。
教養孩子的方式,要說出一番道理很容易,但是要落實在家庭的情境中,牽涉到的面向很廣很細,只有自己才知道其中的角力。
她在問的是,如果這就是我的現實,我還沒有要碰夫妻關係,我還沒有辦法喜歡跟我女兒麼跟我女兒相處,可是我還是希望做點什麼,讓我們的關係不會越來越糟糕,讓我感覺我需要當媽媽的時候(例如看到孩子吃飯故意拖延不想吃又分明營養不良),有做到一點媽媽要做的是,那麼這一小步會是什麼?
長這麼大了還要人家餵。為什麼吃飯要配電視,就是這樣不專心才會吃的慢。吃飯這麼不認真,為什麼還要讓他其他時間吃零食。
你的崩壞,可能因為你一直默默的在怪自己
我就已經決定要接受了,也逐漸找到生活節奏,為什麼身心還會垮掉,層出不窮的疾病?
我已經不怪我媽媽了,也不管我前夫了,為什麼會突然恐慌?
有事請找別人商量是自然而然的。
你無法對他好,有時候不是因為你希望他不好,要處罰他,或者見不得他好,而是你多麼希望他可以對自己好,比起從別人那裡接收的,對自己更好。
這個大女孩說有男生在追她,可是她覺得還沒有放下之前喜歡的人,又說:「我的好朋友告訴我,其實我已經在改變了,我的行為跟以前一直想著他的時候改變了很多,只是我自己還不知道而已。我的確有改變,也主動的認識別人,也接受跟這個男生一起走路到捷運站。可是我還是會想起以前那個,會拿來比較,那我可以算是有放下嗎?」
今天早上非常開心,又認識一群專任輔導教師,我們分享交流,可以一起走一段路。
感謝星期天早上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忙裡偷閒的午後,誠品書店的書架上。
那裡有他需要的東西,走進去的人幾乎不會無功而返,所以他知道自己也可以。
但是這片森林好陌生,於是他等在入口處,攔下那些走出來的動物們:「你們拿到了嗎?怎麼拿到的?怎麼找到那個地方的?」有些人願意告訴他,更多人只說一點點,語帶保留,於是棕熊始終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資訊。
等到拼湊得有點概念,準備揹上包包上路,又想:「今天天氣適合嗎?我帶的糧食足夠嗎?如果裡面沒有訊號怎麼辦?很難的話誰可以幫我?這真是一條沒有止境的道路… 我要不要設個停損點呢…?」
這樣想著、想著,過了三天,以前跟他一起出發的白熊從裡面走出來,他心一沈:「他們都走進去又出來了,而我還在這裡,我應該趕快起身的,為什麼還在這裡呢?那些一起出發的人都拿到東西,裡面的存量會不會越來越少?現在去取還來得及嗎?」
當我們準備前往生命中的藍海,總會躊躇徘徊,想要解決浮現的焦慮,就像這隻棕熊。
「如果看到有人成功的走回來,我會更有信心。」
「如果知道別人是怎麼走的,我會更有準備。」
「如果能夠確定這一路上有哪些資源,我會更有力量。」
「最後我會不那麼害怕,然後就可以出發。」
實際上,然後呢?
一直有新的焦點可以怕,伴隨力量逐步流失。
小熊幾乎石化,每隻動物帶出來的訊息,以及他對自己遲遲沒有前進的懊惱,成為身上結滿的藤蔓。
除非粉碎那些覺得自己「還不夠⋯⋯」、「還需要⋯⋯」的想像。
你知道嗎?在森林裡,走特定路徑,就能拿到特定的寶藏,是虛幻的設定。
有些人從A樹,繞過B岩石,走到C池塘,到D點拿到所需要的東西。另一個人,走相同路徑,也到達D點,卻領不到想像的收穫,因為在那裡的寶藏(例如工作機會),已經被拿走了。
而且,到同一個地點,從不會只有一條路徑。路是開發出來的,方向對了,踩踏草地、挪動石頭、攀上小丘,總會到達。
找到捷徑很幸運,但是繞遠路,常常反而能儲備所需要的養分,路上的朋友(貴人)、撿拾的樹枝(工具)、認識的花草(知識),焉知不會在終點的地方成為你辨認出寶藏、挖出寶藏的幫手。
在同樣的地點,你開發的東西跟前輩不會一樣。
所以,真的需要一張地圖嗎?
「化解焦慮」不是你的目的,願意把焦慮視為夥伴,跟這個夥伴在一起,才是你的任務。
焦慮是在提醒:「有一個方向,請不要忘記,把視野的一部分定焦在講好的地方。」
現在,入口處是兩隻棕熊,天真熊看著遠方不知處,腦中播放著自己的海市蜃樓,抬起腳步;小心熊往後站,盯著來來去去的身影,打量他們跟自己比起來的狀態、看他們的裝備、看他們走出來是精神奕奕還是疲憊不堪⋯⋯。
天真熊一抬腳,小心熊就喊:等一下。
你會在哪裡呢?想選擇哪一邊?想把他們兩個扯開?還是站在他們中間輪流幫忙拔河?
試試看變大,再變大,把兩隻小熊摟進臂彎。
然後⋯⋯冥想:嗨,焦慮,我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