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生生不息的催眠療癒


今天再度走進 #Stephen Gilligan 催眠與創造力 六天工作坊

分享一個學員提出關於如何幫助家人情緒難關的提問,老師的回應。

同學提問後,Gilligan首先回饋

(不是原話)
我注意到你提到媽媽的事情,身上同時出現一股緊張。我必須說,當我們想要幫助一個人,不論那是你的家人、你的來訪者、你的朋友⋯⋯。你要先對「自己身上被那個問題觸動的部分」覺察。也就是你要先超越你自己也被困住的處境,要超越,就要先認出來,並能夠與它同在(抱持、容納的心理動作歷程)。

接著繞遠路講述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裡也有帶來親子教育啟發的亮點。

她女兒六歲時(現在女兒已經30歲),有一天他跟太太教導女兒身體自主權的概念,像是「這是你的身體,你可以決定怎麼用它,你可以決定別人是否可以碰觸它,他們必須尊重你的感覺…」,一個禮拜後,一天晚上他要女兒趕緊刷牙進房間睡覺,女兒氣了,就說「這是我的身體,我可以決定怎麼用它,我現在不要刷牙,也不需要睡覺⋯⋯。」他和女兒陷入僵局… …。

Gilligan談到他的領悟和翻轉。

從一對不斷嘗試和學習學習教養小孩的朋友身上學習到:
#如果你已經沒有影響力就停止要小孩去做你期望的事。
#直到你能從他的身上感覺到他對你有愛。

他說,在那段孩子總是「不要」的日子,他唯一的機會,就是孩子願意讓他念睡前故事,那是他能和孩子一起進入恍惚狀態(催眠用語,意味著放鬆,不對抗)的時間,他透過故事,跟自己平靜有愛的狀態連結,透過自己的全身,對孩子不斷流露深深的愛意,這個六歲的小身體突然鬆開了,那些武裝不再存在。

我想,那之後,肯定還有許多小戰爭發生,但連結中彼此流動的經驗已經種下種子,創造力的靈感,在關係裡,必定帶來更多可以轉圜的行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