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彎抹角的表達未必不好

 


對於表達,什麼叫做「好」?

她想要檢討自己的溝通方式,覺得自己沒有辦法直接地對媽媽表達生氣;沒有控制好疲憊和煩躁,發洩在女兒身上,她在想:「我的情緒會找出口,可是我是不是太拐彎抹角了?」

跟媽媽出門,媽媽非常喜歡拍照,一個場景要擺好多種不同的姿勢,一個姿勢要拍好幾張,常常要大家跟著她一起行動,可是孩子不耐煩,她自己也不耐煩,如果不順著媽媽,媽媽會一直唸,或發脾氣:「你們這樣我很不高興,不喜歡這樣!」

她減少跟媽媽出遊,既然帶媽媽出門,多半都會耐著性子,可是有時候也感覺到自己很滿了,明明有些舉動知道怎麼樣體貼媽媽,讓媽媽心情好一點,卻偏偏不想做,想要讓媽媽不開心,她不確定自己這樣好不好,因為這些舉動跟自己的情緒有關,也會引起媽媽的情緒,不管有沒有表現出來,自己都不好受。

例如拍照的時候,媽媽很熱情的要大家做某個表情和動作,自己就會故意在快門要被按下去的時候,改變姿勢或表情,例如把臉轉邊、收起笑容、不做動作… …。

「我就是不想要讓她得逞,回去看照片的時候,沒那麼好看。我這樣是不是很幼稚?對大家都沒有好處,我幹嘛這樣!我在拐彎抹角的告訴媽媽,我受不了了,不要照了。」

她破壞媽媽所想要的照片的氣氛,有個怨氣宣洩了,可是這個小心機一直在心裡,讓她不知道怎麼看待自己,無法接受這個表達。

對女兒,也有類似的狀況。

帶女兒和朋友出遊一整天,後來女兒累了,在國道上吵著要下車上廁所,她極力安撫,後來塞車,終於回到台北,在餐廳用餐;女兒不想吃,要媽媽餵,她知道女兒因為太累所以很「歡」,年長的朋友說,「如果是我們小時候,早就一巴掌被打下去了。」她聽了很有壓力,也極力調和。

終於回到家,終於度過了,只剩下哄女兒睡覺,女兒想要看看旅遊時候買的模型,她說:「這真的沒什麼,我只要陪她看一下,她就會睡覺,可是我用腳踢那些模型,很兇的吼,『我真的很不喜歡妳這樣,要睡覺了還一直要拿東西… …』我明明有選擇的,我也有意識到自己要做的舉動,可是我還是這麼做了,我很後悔。」

她對女兒宣洩了煩躁和生氣,留下消化不了的懊惱。

她想討論:「我要怎麼樣讓這些情緒可以表達得更好,不要拐彎抹角,這樣對他們很不好,我也不好受。」

首先,所謂的拐彎抹角,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走最寬敞的那一條大路到達目標,因為那裡有障礙物,被堵住了。

如果目標是:

讓媽媽知道「拍照夠了,我不耐煩了」

讓女兒知道「我很累了,而且我對你感到生氣」

直接的大條路是什麼呢?為什麼會堵住呢?

「如果我跟我媽媽說我對拍照不耐煩,她會說一大堆,真的是一大堆,例如才拍幾張而已,出來玩幹嘛這樣,我也是配合你才來這些大自然的地方,心情都被你弄壞了⋯⋯。之後我們會吵更久。」

「如果對女兒的疲憊感和生氣一直說出來,女兒會哭得更嚴重,事情更複雜,常常都是等她好一點穩定一點,我才爆發,可能我心裡面覺得她比較受得了了,或者是我比較有掌控感了,我的情緒才會衝出來。」

所以,拐彎抹角的表達,是因為經歷過那些爆炸,才會努力找另外一條小路,還是要達到讓感受表達的目標,只是不走原來直線的方式。

那麼,先同理那個帶著善意、願意忍耐,並且沒有放棄表達自己的部分吧!這是多麼的不容易呀!

我:「當你清楚照相的時候把頭別開,是為內在什麼樣的感受發出聲音;當你理解自己一整天為女兒承擔別人的批評,理解女兒的情緒也在你的身體裡累積出一大桶的生氣,踢模型是在表達『媽媽累壞了,對你有好多生氣是關於這一整天的』你就對自己誠實了,這樣你的感受跟你的表達方式接線了,做到了第一個好!」

第二個「好」呢?

「要讓媽媽跟女兒接收到你表達的內容,而非用他們的解釋隨意包裝你的表現,就能夠減少誤解。」

她可以看照片的時候告訴媽媽:你知道我一次沒辦法拍超過三張,不然控制不了那個不耐煩,臉部肌肉都抽筋了。

她可以隔天早上在輕鬆的氣氛想告訴女兒:媽媽昨天踢你的模型,你知道那是因為媽媽在生氣,因為那一整天好累,跟你一樣,你太累了,所以一直哭,我也太累了,忍耐到晚上忍耐不了了。

第三個「好」是可以進一步創造的,透過表達,彼此能夠互相體諒, 減少情緒的累積。

但這不是必要!不要把它當任務。

這個提醒很重要。

因為許多人把這當作最重要的目標,因此說清楚自己的狀態之後,很在意對方有沒有接球?願不願意繼續討論?願不願意一起商量未來的解決辦法?

如果都沒有發生,他就會覺得「表達了也沒用」,這很可惜,把前兩個「好」都抹煞掉了。

讓感受有出口,不會造成自己的情緒過度負擔,讓對方接收到你的表現之後,可以清楚知道你傳達的焦點,不會讓關係有越來越多的隔閡,這很有價值。

事實上,如果可以堅持,就算情緒化或拐彎抹角的表達了,也不要責備自己,把後面的話說清楚就好,一段時間,第三個「好」便會透過互相體諒來解決問題,逐漸發生。

拐彎抹角不一定不好,誠實體認自己的需要,誠懇告訴對方自己所表達的感受,最後彼此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