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教養孩子的方式,要說出一番道理很容易,但是要落實在家庭的情境中,牽涉到的面向很廣很細,只有自己才知道其中的角力。

面對教養的兩難,先放下面面俱到的期盼,想清楚然後承認無法顧及的面向,才不會裹足不前,腳步混亂,只去做眼前一個小的焦點,接受那就是現在最能給親子關係,給孩子的滋養。

.....................................

他非常的苦惱,只要他出手管孩子(小一),堅持原則,孩子比他更堅持的哭鬧,沒辦法繼續生活中的下一步,先生就會跳出來批評他,跳出來完成孩子的心願,
先生總說:他又不是要做什麼大壞事,順著他就好了,你跟他爭幹嘛
於是,他說寫完功課才能夠吃零食,孩子一定要先去買到零食先吃才會寫功課,先生就帶孩子出門去買。
先生煮飯,孩子總是吃一兩口就說不吃了,硬要他吃,他就想吃別的,小如會關電視、堅持孩子自己吃,繼續吃。先生會跳出來,那不就是趁孩子看電視的時候餵他吃,要不就把孩子手上的碗收走,去準備下一道孩子想吃的,先生說:他就是很不願意吃飯,一直兇他強迫他有用嗎?順著他就好,有吃最重要。

因為小如的堅持,孩子都不跟他說話,甚至會唱反調,覺得媽媽是個壞人,一點都不願意靠近。小如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教養,參雜了很多面向,包括夫妻關係、自己的私心、對孩子的期待、親子關係。先承認我們沒有辦法面面俱到。

小如的朋友說:你老公怎麼可以這樣,把小孩寵壞,以後他要怎麼適應社會,而且根本沒辦法教。
小如的媽媽說:飯是你老公煮的,平常小孩鬧情緒,也是你老公顧比較多,你就順著他去帶小孩,幹嘛跟他吵,小孩捏著捏著就大了,你那麼龜毛,兩個人一直吵架沒完沒了。

小如是聽朋友講他們怎麼帶小孩,總是很羨慕,為什麼他們的小孩都可以接受這些原則,也很焦慮自己沒辦法把這些好的原則放在孩子的身上。她上很多課,相信教養專家建議的:
給孩子固定的吃飯時間,時間到了就收拾乾淨,沒有其他的零食。

可是這些好的信念和框架就是在他們家行不通

小如一旦堅持,就需要跟孩子的情緒奮戰,而那是她先生的地雷,他受不了孩子哭鬧,他們無法攜手互相支持與孩子的情緒共處,是因為夫妻關係處在冰點。

她暫時不想走跟先生溝通這條路。
我問小如,如果不是在吃飯這件事情上,而是透過其他面向慢慢地跟孩子做教育,跟孩子創造單獨相處的機會,建立彼此的默契呢?
這撞到小如自己的需求
「我很不喜歡跟女兒相處,她不好相處,我承認我偏心,寧願花時間在兒子身上。」
「上班非常累,還有一些經濟壓力,回家要專注做一點理財的事情,可是只要回應女兒,弄得不好她情緒一上來,我就沒完沒了,說真的非必要的時候我也會避開她。」

小小一個吃飯的場景,想要改變教養的方式,其實要牽動和碰撞的是夫妻的互動,以及母女之間長久的關係。

如今,她願意苦惱是好的,表示還願意在這個動彈不得的狀況裡做點什麼。
她明白不能等夫妻溝通順暢了,才開始管小孩。
也不該期望自己跟孩子的情境感建立了,才開始為她做點什麼。

她在問的是,如果這就是我的現實,我還沒有要碰夫妻關係,我還沒有辦法喜歡跟我女兒麼跟我女兒相處,可是我還是希望做點什麼,讓我們的關係不會越來越糟糕,讓我感覺我需要當媽媽的時候(例如看到孩子吃飯故意拖延不想吃又分明營養不良),有做到一點媽媽要做的是,那麼這一小步會是什麼?

把自己的限制的弄清楚,把願望的範圍具體出來,這非常重要。

在行動裡確定一個焦點,投入一段時間,至少
三個月。

我請他重新整理,需要管孩子的時候,他想要顧慮哪些面向?
一、不要太突顯我是壞人,造成我先生來罵我
二、做點什麼,不要讓我先生覺得我都沒用,或者讓孩子覺得在我面前很放肆都沒關係
三、跟女兒安全的互動

這裡面包含小如想要避免的,這在提醒他需要顧及的原則強硬度。
也包含他積極的心願,如果吃飯均衡不是最終目標,透過這個吃飯的互動,長久以來這個親子關係想要灌溉的是什麼呢?

小如深吸一口氣,想一想說:可以互動,就算我不滿足他的心願,也可以互相聊天一起做些事。

有了焦點,才有確定的回饋系統,才不會被不同的評價拉著跑,被不同的觀點隨便打擊,導致自己的行動渙散,信念崩潰。

回到吃飯的場景,小如需要跟女兒互動,在互動中表達自己的期望,並且拿掉「如果你再不吃,我就要… …」的威脅,把女兒的營養交給先生。

女兒現在吃飯會看卡通,以前他提醒女兒趕快吃,飯菜要涼了不好吃,他問女兒:這道菜口味怎麼樣?這不是你喜歡的嗎?問他你剛剛吃了什麼零食?等一下吃完飯你想做什麼?
接下來,他決定做女兒旁邊,看他在看什麼卡通,跟他聊聊卡通,趁卡通空檔的時候,鼓勵女兒多吃一兩口,有營養的東西就趁女兒看得專心嘴巴空著的時候夾著讓他吃進去。

這些互動的過程,如果有外人看到了,可能會說:
長這麼大了還要人家餵。為什麼吃飯要配電視,就是這樣不專心才會吃的慢。吃飯這麼不認真,為什麼還要讓他其他時間吃零食。
每一句話看起來都對,也都為孩子好,可是現在這些框架都入不了小如家的客廳,因此當小如決定要先照顧自己行動上的焦點之後,一定要守護不被評價的空間,不要讓別人的看法輕易地進來,要記得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及尊重自己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