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被某種感覺困擾,怎麼回?



「媽媽,我一直覺得黏黏的。」

「心裡有個東西要爆炸了。」

「我心裡有一個聲音,他說我很不好,不應該活下去。」

「我覺得有人在看我,就是一直有人在注意我。」

 

媽媽想要討論到底應該要如何回應?


這些聲音經常在青春期的孩子心裡面產生,有可能是一種精神疾病的症狀,像是憂鬱症或者思覺失調,也有可能還沒到達症狀的地步,是內心情緒困擾的反應,但不論嚴重程度如何,都是孩子的心靈風暴,是每天要相處的,也是照顧者要不斷回應,以及給予支持的。

 

關於如何回應,方式的背後要有清晰的視野和態度做基礎。對於孩子心中那些「黏黏」「說他不好」「要他去死」的部分,你如何看待這些部分,會影響到孩子有沒有信心跟這些部分相處,而不被這些感受或思緒全部霸佔,或者因著與它作戰而精疲力竭。

 

  • 承認這個部分存在
  • 對於孩子所感覺到的痛苦:靠近、描述、給予支持
  • 提取和肯定孩子現在所做的,以及所能做的,對焦在越微小的地方越好。

 

以這樣的態度出發,怎麼表達都可以給出正向的幫助,而且也不會被孩子的情緒捲進去,一不小心和他爭論起來。

 

具體來說,以下用一點例子試著提供參考

 

1.          為心中常出現的「那個部分」,做個比喻

 

例如稱呼它為「老朋友」、「討厭鬼」、「調皮鬼」、「誇張鬼」

 

如果是在諮商中,我會跟來談者一起想想要怎麼比喻,就算是孩子也是可以的,我可能會這麼說:「我們暫時還弄不清楚這個感覺怎麼來的(這個聲音)、怎麼形成的,它的形成是很多小小的感覺和經歷聚集起來,所以也可以說,它是我們的一部分,在我們還不了解它之前,不要排斥它,排斥它等於排斥了自己,那樣跟自己打架太累了,所以我們來想想可不可以給它一個比方,讓我們兩個都比較知道怎麼稱呼它。」

 

2.          承認它在,好奇它怎麼存在

 

當孩子來訴苦:「媽媽,我覺得好黏」

回應:「(拍拍孩子)調皮鬼來啦!現在黏在哪裡?像口香糖還是雙面膠… …有多大… …。」

 

孩子:「有人一直在注意我」

回應:「你看到那個監視器了,它浮現了,它現在的鏡頭怎麼樣?有放大鏡嗎?它在照什麼地方?」

 

不是要開玩笑的口氣,也不是要幽默,最好暫停幾秒手邊的工作,在視線接觸的過程表達,越能用認真、淡定的態度越好。

 

3.          為孩子描述此時此刻的情緒感受,同時給予身體和語言上的溫度。

 

「現在你還好嗎?」

「要不要抱一下?要喝杯水嗎?」

「超煩的對不對?」

「你是不是很害怕?是不是覺得有被打敗了?」

「沒關係,你辛苦了。」

 

4.          指出或肯定他為了與這個部分共處所做的付出。

 

「它來的時候,記得告訴我,我們一起想一點辦法,…….你做得真好。」

「跟它相處真的很難很不容易,我看到你一直在用力呼吸,在用一些方法讓自己好過一點。」

「慢慢來,難怪你剛剛講話越來越大聲… …,你走來走去的想轉移注意力對嗎… …。」

 

當這麼做的時候,我們在傳達的是:他並不等於那個部分,他是主人,那個部分來了,雖然很強烈,不容忽視,但他還是主人,這會讓一個人的「自我」一直被自己覺察到,意識到自己有如何與內在不同部分相處的選擇,意識到自己有一點點空間和力量做中午,這個很重要,這是長期要扎進心裡面和身體裡的。

 

如果你跟他說:「那個聲音都是你自己亂想的,你不要去想就好了。」他為了證明自己不是亂想,反而會跑進去那個聲音裡面來跟你爭辯,於是他就跟那個批評自己的聲音黏得更緊。

 

如果你很快地給他建議:「你要不要去沖水,就不會覺得黏黏了?」「你要告訴自己,你有很多好的地方,不要被那個聲音騙了。」這些建議都很好,如果真的去做都會有用,但是如果他沒有被陪著先回到主人的位子,體認那些不舒服的感覺只是內心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他就不會覺得他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

 

如果他的辛苦和他的力量沒有先得到一點支持和肯定,那他很可能沒有能量去做任何的行動,因為把自己看得太渺小,蜷縮起來;或者跟這些部分拔河,而精疲力盡。

 

心裡的頑固訪客,既不是虛幻的,也不會永遠存在,正眼看它,才有互相了解調適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