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遭遇創傷或者羞辱的經驗,影響深遠,這個觀念越來越普遍。因此除了整個教育系統和社會系統投入許多資源於相關主題,也有越來越多家長會擔心孩子受傷或者被欺負。
「我很怕我的孩子跟不上,會被老師貼標籤。」
「我每天都問他有沒有朋友,我怕他在學校被欺負不敢說。」
「小孩回來跟我說…,我不知道要不要去核對,他不希望我處理,可是我很怕他心裡有累積。」
創傷治療大師,彼得列汶說:
「創傷無可避免,或許是一個壞消息。然而,好消息是生命力與復原力也是我們的一部分,復原力的彈性就像金屬彈簧一樣,當你把它往外拉,他會自動彈回原本的大小和形狀,我們不見得會因為拉扯而失去彈性,相反地,人其實會在緊張和壓力的情況下建立和提升他所擁有的復原力。
有復原力的孩子通常是勇敢的,這不表示他們喜歡危險,而是他會懷著敞開和好奇的心態與熱忱,生氣盎然的探索世界,當然在他們探索的過程裡,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碰撞、衝突、震盪很顛簸。」
整個創傷復原的經驗簡而言之會走過
離開危險情境處於安全之中→強烈情緒或者凍結狀態的釋放→建立與成人的連結→重新了解發生的事情→適當的認知運作
挫折不一定會帶來創傷
超過孩子可以負擔的挫折,使他跟自己的連線斷裂了,跟環境的連線斷裂了,才會遭受創傷反應。
跟自己的連線斷裂,所以恐懼混亂的情緒脫離大腦,在身體系統裡亂竄, 一被觸發,任何事情都變成出口,讓孩子經常處在恐懼或憤怒的情緒之中。
跟別人連線斷了,於是很難接收到安慰和幫助,甚至會曲解身邊大人的好意,當然沒有信任的關係可以陪著他去面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走過這個過程,需要有
在身體層面經歷感官經驗以及休息
安全地表現情緒:恐懼、悲傷、害怕、無助
願意信任,接受安撫,依靠成人
可以運用思考和語言
挫折和壓力是一體兩面,我曾跟家長分享:「以孩子的特質,遇到這樣的事件是遲早的事,雖然很痛苦,可是早一點遇到,你們都還在身邊,有機會多陪伴他幾次,身心系統裡的復原迴路建立穩定了,是好事,許多一路順遂優秀的孩子,翅膀斷裂的時候,誰都不想依靠,因為在他們的經驗裡,從來沒有被擔心過,從來沒有需要扶著誰才能走過來,那才是最令人不忍的事。」
彼得列汶整理出陪伴孩子度過受創當下的急救八步驟:(參考:不再受傷,孩童創傷預防指南)
🌲檢查你自己的身體反應,建立自己的平靜感非常重要,你才能全心全意地關注孩子。
🌲評估情況:無論他是看起來過度激動還是過度平靜,都要多花一點時間留意。
🌲驚嚇消退後,引導孩子注意自己的感官感受:孩子跟自己的身體連結,是修復的開始。
🌲慢下來,仔細觀察變化以配合孩子的速度。
🌲持續肯定孩子的身體反應:一邊口頭保證事情會過去,一邊支持他的各種身心反應直到自然結束。
🌲信任孩子與生俱來的療癒能力
🌲鼓勵孩子休息
🌲注意孩子的情緒反應,協助他理解發生的事。
這八個步驟,重點在於支持受創後各種情緒和身體的驚嚇反應,可以遵循自然的歷程從發生到結束,同時給予安全感,幫助他們消化事件,恢復適應生活的彈性。
然而作為孩子的照顧者、老師、家長、治療師、我們未必會在第一時間知道孩子遭遇了什麼,我們也未必有機會如此完整的守護孩子,因此我們需要更堅定守護的位置,像魔法師一樣變化我們所認知的,彈性的運作,才能不錯過復原力現身與提升的邀請。
7/29 (五)19:00-21:30
有一場與加惠基金會合作的線上課程
會跟大家談
- 了解兒童創傷與復原的關鍵
- 從澄心聚焦談自我修復的內在工程
- 認識與創傷有關的不同內在自我
- 輔導/療癒/諮商的兒童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