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他需要一個媽媽,而我只是老師

 今天早上非常開心,又認識一群專任輔導教師,我們分享交流,可以一起走一段路。


早上討論的孩子,有諸多學習和人際關係困難,所幸來了一位輔導老師做他的天使,啟動他的成長和被滋養的可能。

讓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個點,是這個孩子平常跟相當年長的曾祖父母在一起,週末才會見到媽媽,在他心中媽媽很嚴厲,家裡沒有一個人讓他覺得可以依靠或可以一起玩。

老師們困住的地方是:對很年長的曾祖父母來說,願意收留孩子,讓他溫飽,已經很難得。對非常年輕剛出社會的媽媽來說,能夠回來探望孩子,自立自強的工作和生活,也不簡單。可是孩子所需要的陪伴和依附關係,怎麼辦?

我注意到這個媽媽對孩子來說就像一般家庭中的爸爸角色,怎麼說呢?

有一個家庭圖像是
爸爸埋頭於自己的交際和工作,一回到家會聽到照顧的人抱怨孩子,觸發了爸爸覺得辛苦和對照顧者感到罪惡感的情緒,還常常在一頭霧水的狀況下收到訊息,趕到學校開會,聽一大串老師對孩子作業和行為的報告。

一般的爸爸會怎麼做呢?

當告狀來得這麼突然,而他對孩子的日常生活缺乏想像、體會和溝通默契,他當然劈頭就開罵、質問、或是趕快拎著孩子進行要做的事,在爸爸有限的精力和時間裡,這是他最有效率的選擇。

於是孩子就會感到孤單、不被了解、而這個爸爸不是不在乎孩子,但是絕對管不動,只好越來越兇。

我跟老師分享:如果我們看清楚在這個孩子現在的生活裡,他有一個會在乎他表現、會賺錢養他的爸爸,他缺的是什麼呢?他缺一個媽媽。

系統裡的心理能量需要一個媽媽,怎麼做呢?難道要我們為孩子把屎把尿全部承擔嗎?倒也不必。

一個適當的媽媽會做孩子跟「爸爸角色」的銜接。
例如
🌲跟爸爸聊天的時候多談一些孩子平常有趣的淡淡的小事情。
🌲放大一些孩子記得爸爸的部分,等待爸爸的情感。
🌲會傳遞爸爸一定做得到的,而對孩子來說會開心的需求。
🌲也會讓爸爸感覺到他有以這個孩子為榮的地方。

於是大家集思廣益。

我們可以主動地,不是在需要告狀的時候才跟媽媽聯絡。像是每個禮拜固定傳孩子的作品,這個禮拜跟同學玩的可愛照片給媽媽,簡單地跟媽媽閒聊,分享我們的看見,以及鼓勵媽媽可以做的小事情。(這不是很像托兒所和托嬰中心在做的事嗎?而這正是這對母子在一起長大的路上缺漏的地方。)
例如
「這是他有寫完整的功課,字跡可以再進步啦,不過寫的時候有用力也有用心喔,媽媽如果假日帶他去公園玩,有觀察到他吊單槓可以讚美他,因為他手部的力量在增加了,我猜他用筷子應該也會進步,媽媽可以觀察看看喔!」
「這是他畫的圖喔,他記得媽媽帶他去跟朋友一起聚會,最喜歡吃的一道菜,也有說媽媽有特別幫她多加一點,也有說⋯⋯。」

我們不一定要讚美孩子我多麼肯定孩子,有時候孩子明明就還沒辦法到達被讚美的表現,不需要勉強,可是我們傳遞一些小事,會讓媽媽感覺到孩子被別人珍惜著、看著、放在心上,對任何一個媽媽,尤其是非常年輕的小媽媽來說,這正是她的生命經驗裡面也需要的。

在學校系統裡的輔導工作,比諮商工作要照顧的層面更寬廣,也更有創造的空間。

在我們照顧孩子的學習和違規行為之外,為他所在的系統,澆灌所需要的能量,一點點就很好,不用全面,但是要保持穩定而持續。

給輔導老師拍拍手,很多老師都說個案多到要爆炸了,而每一個他都不忍心轉給別人。

祝福大家開學快樂,我們持續成長。